装修知识网

家纺消费在囊中羞涩和维护健康中徘徊

admin
每年的“3・15”,都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在这样的关注下,消费者遇到的很多问题,往往能够得到积极回应,并得到“迅速解决”。这篇文章来源于纺织资源,请各位网友直接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纺织资源查看。

笔者获悉,近日,上海、北京工商局在当地抽查了家居、家纺和等软装饰用品,一些家纺品牌在色牢度、缩水率、甲醛含量等方面依然存在瑕疵,一些家纺企业打着“科技牌”迷惑消费者,让消费者钱购买价格昂贵但名不副实的产品。

近年来,家纺服装的消费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由于相关部门的重拳出击,一些直接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黑心棉、垃圾纤维逐渐销声匿迹,但由于利益驱动以及农村购买力偏低等因素,一些伪劣产品仍然屡禁不止。另一方面,由于质量过硬的高端床品价格动辄在上千元,消费者往往望而却步,在囊中羞涩和维护健康的矛盾中,他们往往屈从于前者。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两者就没有最佳的结合点呢?家纺行业难道真的缺乏质优价廉的产品吗?

随着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家纺企业的平均利润不足10%,2009年上半年,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的家纺企业仅占40%,这意味仅有凤毛麟角的企业能够挣得钵满盆盈,而有的企业挣的只是微薄的辛苦钱。

因此,市场上热销的99元的四件套(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已经无利可图,为了最大化压缩生产成本,在后续的诸多环节(比如印染、后整理、绗缝、絮片等)就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在价格混战的今天,诚信经营的企业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而偷工减料的企业却窃取了市场机会。

所以,当一些家纺品牌上了工商质检局的"黑榜单"时,他们往往叫苦连天、满脸委屈。有的埋怨抽检部门太苛刻,有的认为家纺用品不应该像食品标准一样严格。

不管如何,企业不能以“压缩成本”为理由而降低家纺用品的质量和品质,更不能以“科技招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来换取企业的自身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东辉不止一次强调。企业要抓人头、抓源头、抓基础、抓标准、抓检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