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知识网

内地型产业进境中的五金行业集群践行及研讨

admin

改善适合集群生成的地方文化特性。产业集群生成的因素之一是特定的地方文化土壤,即经济地理学家所说的“植根性”。武义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农业县,其县志中称武义人“不为商贾、技艺,轻去其乡”,武义人在发展意识上与周边的义乌、永康等地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武义县决策层面对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逐步认识到武义当务之急是逆势而动,逐步改变武义人思想观念滞后的局面。从1995年开始,武义县连续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树雄心、振兴武义创大业”大讨论、“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家谈、“培育武义新精神”大讨论等一系列思想解放活动。政府全力倡导全县人民发扬温州人总结出来的“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家万户”的“四千”精神,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一系列旨在改变武义人落后、保守传统文化特征的举措,在武义上下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好的实证是,邻近永康的桐琴镇东皋村农民逐步形成了“种什么都没有办工厂划算”思想观念,白手起家,在杂草丛生的凤凰山上自发建起了全县第一个工业小区,引进了第一家永康五金企业。

制定实施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战略。面对工业基础薄弱的现实,武义县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通过几届政府的艰苦摸索,一是把握准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将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点,将实施大开放作为迅速扩大产业规模的实施路径,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力后盾。二是全面实施了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为政府腾出手来抓全县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创造了条件。三是培育发展五金产业集群。2002年武义县决策层因势利导地提出了“产业接轨永康”,将五金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来培育,与永康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世界五金产业生产基地的思路。在制定战略的基础上,武义县从1998年以来制订实施了一系列推进工业产业尤其是五金产业群发展的政策措施,较好地使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同时“一厂一策”扶持小巨人型企业。

标签: